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宣传:焦虑障碍

创建者: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时间:2022-03-30浏览次数: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成人的终生患病率高达7.6%。但是,如果仔细去体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处于焦虑之中。事实上,一般的焦虑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助手,压力也是动力哦,只有病理性焦虑才是疾病。那什么才算病理性的焦虑?焦虑障碍有哪些常见症状?包括哪些类型?患病了应该如何应对?焦虑障碍科普宣传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介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包括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和回避行为等。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指个体在并不特别恐怖的情境中,突然出现紧张、害怕、恐惧,严重时会伴有濒死感、失控感等,发作常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比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过度换气、出汗,四肢麻木等。惊恐发作起病急、终止快,通常一次发作持续20-30分钟,不久可突然再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清晰。预期焦虑,指在发作的间歇期,个体感到心有余悸、惴惴不安,担心再次发作。求助和回避行为是指由于强烈的恐惧,患者常立即要求紧急帮助,如到急诊科就诊。另外约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会主动回避一些活动,比如不愿单独出门等。

     有这些表现就一定是惊恐障碍吗?惊恐发作的表现可以在很多躯体疾病中出现,诊断前根据症状,首先请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医生排除相应的躯体疾病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的人反复做各种检查就不必要了,既消耗了医疗资源,也耽误了自己的及时治疗。

惊恐障碍该怎么治疗呢?惊恐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大部分,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以及抗抑郁药物。具体如何用药需要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医嘱。心理治疗中最常采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进行11的个体治疗,也可以进行团体治疗。如果条件允许推荐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注意,治疗期间千万不要自行停药,症状好转后还需要进行维持巩固,定期复诊,遵医嘱加量或减量,是保证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关键。另外,放松训练和身体锻炼对于预防复发也有帮助。

焦虑障碍是一组精神疾病,惊恐障碍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为慢性焦虑障碍,也很常见。与急性发作的惊恐障碍不同,广泛性焦虑障碍,起病缓慢,个体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伴有肌肉紧张,坐立不安,手抖出汗等症状。虽然知道这样的紧张是过度的,但无法自控,患者常就诊于综合医院,反复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另外,恐怖性焦虑障碍也很常见,特点是有明确的焦虑对象,比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特定恐怖等。以上以惊恐障碍为例子,讲解了焦虑障碍的基本表现和治疗原则,让我们积极寻求专业指导、规范治疗,一起拥抱健康美好的人生。


资料来源: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