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强迫症”可不是个冷僻词,人们甚至会用“强迫症”来自居,然而真正的强迫症是怎样的呢?
调查显示,强迫症常起病于青少年,100个人当中就有1-3个人患有强迫症,但只有1/3的人会寻求医学帮助,个体从出现强迫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17年。如果一个人在15岁出现强迫症状,30多岁才确诊,这期间正是他从青春期走入成年期的重要过程,个体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生活轨迹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强迫症状,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脑海中的某些想法,怀疑冲动等,患者认识到这些是没有现实意义和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常见的形式,包括怕脏怕细菌,怕病毒等,过分关注小概率事件,反复回忆等。强迫行为一般在强迫思维之后发生,可表现为能观察到的重复行为,比如反复洗涤、检查、询问、仪式动作等。也可以是某些隐匿的重复心理活动,比如反复计数、反复祈祷等。
尽管表现不尽相同,但强迫症状的核心有两方面:重复和纠缠。重复,是患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做一件事情,而达成的效果与付出的,远远不成比例。纠缠指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显得过分或者毫无必要,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因为过分的恐惧和担忧让患者无法控制,不得不去做。
正常人也会出现一些强迫表现,比如核对账目、检查门锁等,但表现轻,时间短,不觉得痛苦,不影响生活。这并不是强迫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更加频繁更加强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患者也承受着更巨大的痛苦。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使得他们与家人关系日益紧张,逐渐无法完成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回避外出活动和人际交往,最后他们的生活慢慢变成了一座孤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00个人当中是有1-3个人患有强迫症,但是只有1/3的患者寻求医学的帮助,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17年,因此提高对强迫症的识别,鼓励患者及时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强迫症是可以治疗的,目前强迫症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上述方法的联合治疗,需要患者本人到精神科评估病情,由医生给出具体治疗方案。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往往比较漫长,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信任和配合,结成强有力的医患治疗联盟,共同面对疾病。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病情都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残存某些强迫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学会和症状共处,努力发现生活,积极生活也是治疗强迫症的良药之一。
资料来源: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