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有哪些?

误解1: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许多人以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碰到暗礁险滩,当我们无法进行自我调整或自我调整有困难时,您可以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使您早日走出困惑。而且心理咨询服务范围很广,包括:自我认同、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辅导、生涯规划等,这都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

误解2:心理咨询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是专门替人解决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咨询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等。还有不少来访者期待心理咨询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例如要不要转专业,应不应该和女友分手等等。这样的期待恐怕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来访者增进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助人自助”,所以咨询的主角不是辅导教师,而是来访者自己。来访者不能过分依赖心理咨询,事实上,心理咨询不是一贴灵”,世上没有灵丹妙药,所以请记住,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误解3: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咨询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咨询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咨询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咨询效果,来访同学需要和心理咨询师充分的合作,愿意信任他,并愿意花时间与咨询师一起努力改变自己。

二、心理咨询需要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中,咨询师面对所有来访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道德伦理要求。心理咨询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咨询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这一原则要求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及咨询的相关问题不被随意谈论;来访者的信息登记表不会被带出咨询室之外的任何地方;来访者是否接受过咨询以及咨询的内容都不会被透漏。

保密原则也被称为是心理咨询的生命原则。因为(1)来访者是基于对咨询师的信任和咨询师将为自己保密的前提才来寻求帮助的。(2)如果咨询师违背了为来访者保密的原则,实际上已经损害了来访者的尊严,有可能使来访者不再信任咨询师,不再信任心理咨询,甚至不再信任任何人。

2.价值中立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原则

存在即合理,每个人做任何事必有他自己的苦衷。无论来访者说什么,咨询师都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不会以道德的标准去评判事情的对错,来访者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他的理由。对来访者抱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态度,不冷漠,不攻击,充分的尊重来访者。不论来访者有什么类型的问题,辅导教师都会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他们的情绪感受。在辅导教师的概念里,不会出现来访者的问题不成问题或不被接受”之类的想法,他们会营造温暖的咨询氛围,真诚地向来访者表露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创造一种安全、没有威胁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来访者得以无顾虑地进行自我探索。

3.不拒不追原则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从原则上讲,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师不会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师的心理援助,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

那么,既然自愿前来,也就可以自愿离去。无论是在咨询关系确立的时候,还是咨询过程中,以及咨访关系的终止,都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强制。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是心理咨询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任何人都是永远敞开的。

4.感情限定原则

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个人间接触过密的话,不仅容易使来访者过于了解咨询师内心世界和私生活,阻碍来访者的自我表现,也容易使咨询师该说的不能说,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地判断事物的能力。因此心理咨询原则上禁止咨询师与来访者除咨询室之外的任何接触和交往,也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咨询过程,不对来访者在感情上产生爱憎和依恋。

三、心理咨询的作用有哪些?

一般认为,心理咨询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学习经验。心理咨询所提供的新环境可以帮助来访者扫除障碍,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那些由于心理障碍而遇到麻烦的人则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逐渐改变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思维、情绪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适应的方式。简单地说,心理咨询可以促使人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去体验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并产生出全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