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疗愈与希望——谈谈音乐治疗
相信每一位听过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即使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经历过如他一般命途多舛的人生境遇,但乐章中的每一个音符依然直击灵魂深处。不论是正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从中获得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这种体会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却已有科学研究证明,音乐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辅助治疗的。
早在很多年前,国外就已经有了系统完备的音乐治疗体系。世界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美国纽约大学临床音乐治疗系主任NIR教授对音乐治疗做过这样的定义:这是一种通过音乐的艺术手段,对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活动加以调试的康复疗法,同时也是一种保健和教育相结合的高级康复活动。
那么,音乐究竟是如何对人体产生作用,又是如何产生临床疗效的呢?也许你无法想象,音乐竟然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临床音乐治疗系的研究人员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健康人体全身所有的细胞,甚至是表皮细胞其实都存在一种“微振”现象,而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微振”则更为突出。这种“微振”具体表现为,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的细胞会按照一定的节奏振动,仿佛是一场颇具气势的“细胞大合唱”。当外部的音乐源流经听觉神经、作用人体时,如果其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恰巧合拍,两者便会产生物理学上所说的“共振”现象。而当身体遇到健康“故障”时,体内的“微振”会失调,这时,如果能够科学地选择音乐,有意识地借助它的力量,调整体内细胞的“微振”,就有可能使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起到对病症的缓解作用。
因此,选择和你的身体“合拍”的音乐有助于健康哦!
此外,音乐治疗在肿瘤治疗与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早在2015年,同济大学附属市第十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等单位,成立了“音乐治疗联合工作室”,定期用美丽音符和曼妙旋律向肿瘤康复患者传递“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上海大学原副校长、音乐学院院长叶志明教授等专家还会定期在工作室开办讲座,从理论的高度为大家带来“音乐与健康”、“音乐治疗的本质与内涵”等主题演讲,为肿瘤患者带去关爱和希望。
其实,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和适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音乐心理治疗、特殊儿童问题治疗、康复和临床领域的音乐治疗、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音乐治疗,甚至在戒毒所、少管所、监狱、救助站等场所都有所应用。
音乐治疗,并不只是简单地听听音乐、唱唱歌、弹弹琴。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手段,必须和音乐消遣区分开来,要依照严格的治疗方案和流程对就医者进行治疗,也必须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尤其要注重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每一次就诊和随访中,治疗师都要根据来访者的最新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不能一味“药”用到底。
和心理咨询类似,音乐治疗的过程非常强调治疗师与患者的治疗关系这一关键的动力性因素的存在。正是因为音乐治疗的复杂性,所以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而培养一位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通常在专业音乐类院校中有非常严格的学习和培训过程。
一般来说,音乐治疗的过程一般包括4个主要的步骤:
1.确定患者的问题所在(评估);
2.制订治疗目标;
3.根据治疗目标制订与患者的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
4.音乐治疗的实施,以及对患者的反应作出评价。
鉴于音乐治疗的动态变化特性与极高的专业要求,如果选择做音乐治疗,建议大家选择有资质的音乐治疗师来进行。
而对于大多数没有求医治疗需求的人来说,时常欣赏音乐也不失为一件有益之事。作为人类共同的交流语言,音乐本身就是跨越国界和种族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每个人能从中解构出无数种音乐语法,才使得世界更加丰富与生动。
(文字资料来源于《家庭医药》)
声明:转载自 知乎 雨落生花,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936281 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持作者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