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音乐对心理的影响吗?

创建者: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时间:2022-12-02浏览次数:

心理学上有一个领域叫做音乐治疗法,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许许多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音乐的情感表现对于心理有一定甚至是巨大的影响,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和情绪的控制也有着明显的作用。而且,现在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都会将音乐治疗法运用在许多需要接受情绪和心理治疗的病患身上。

音乐治疗法的历史比较靠近现代,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他是全球首个正式提出音乐治疗法的心理学医生。1944 年,密执安州组织了第一个音乐治疗学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且专业的音乐治疗学会。音乐能够治疗心理上的多种疾病,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音乐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几个跳动的“豆芽”,几句一闪而过的旋律,它能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心理安抚和灵感。

提起音乐对于心理的影响,那不得不谈的一个人一定就是奥地利著名的古典主义音乐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莫扎特对于心理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出现了一个学名为“莫扎特效应”的研究课题。当你在百度的搜索栏上打上“莫扎特”三个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跳出来的相关搜索栏基本都是“莫扎特早教”、“莫扎特胎教音乐”或者是“莫扎特音乐对于智力的影响”等等。

研究专家表明,在母亲妊娠期的时候,多听莫扎特的音乐,对于腹中孩子的智力有着明显的提升效果。音乐本身的结构丰富性能激活大脑模型,从而有利于复杂推理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家弗洛拉、米勒和佩斯林是对莫扎特效应做出反应的人,他们设计将四岁到五岁的学前儿童分为音乐教学组和非音乐教学组,音乐教学组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音乐教学组的儿童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莫扎特音乐,而非音乐教学组的儿童则使用正常的教育方法。两组被试都在第七周和第十周进行视空间问题操作活动检测,同时利用EEG对脑活动予以观察监测,结果发现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音乐教学组的精神愉悦放松状态、智力发育、思维活跃程度明显比非音乐教学组的高。

音乐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取某种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又依赖于对音乐各个成分的认知,音高、旋律和节奏是决定音乐情绪的主要部分。你在听《黄河大合唱》的时候会慷慨激昂,内心澎湃,因为这首歌曲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你在听《兰花花叙事曲》的时候会用明显的心情起伏,从愉悦到悲伤凄楚,最后愤懑爆发。情绪的逐渐变化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沉迷在音乐的情绪当中,那他就会被音乐带着走,成为音乐故事里的主人公甚至演奏者。

你看,人们在跑步的时候会跟着的音乐节奏感,瑜伽的时候会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放松身心、无念无想……这些心理其实都是由音乐所带动起来的。所以当你身心疲累的时候,不如放上一首舒缓的音乐缓解一下神经,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来上一首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透一下气,我相信,你的情绪一定会有所好转。

声明:转载自 知乎遇合感情,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持作者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改、删除,谢谢。